乾清宫后墙下的左披檐,又名养德斋。
隆庆皇帝在时,这养德斋是他读闲书并与宫娥彩女戏耍唠嗑子的地方。
李太后带着小皇上住进乾清宫后,便把养德斋重新布置了一番,把隆庆皇帝嗜好的脂粉气清除干净,而换上了一色的苏样桌椅——这是李太后听了容儿的建议——精精巧巧的都是闺中物。
从此,这里成了李太后私下会见官绅女眷的场所。
李太后除了焚香礼佛净手抄经外,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看戏听曲儿。
若看大戏,就去坤宁宫后头的游艺斋,若只是三两人的檀板清唱,就安排在这养德斋里。
这天下午刚过未时,只见李太后在容儿等一应侍女的搀扶下,出了乾清宫西边的月华门,袅袅娜娜走进了养德斋。
说是斋,其实也是一间弘敞的厅堂,三二十人坐进去也不见拥挤。
南墙下安放的正座。
两乘黄花梨的透雕绣榻,既可坐也可卧,上面却铺了锦黄缎面的豹皮褥子。
李太后进了斋门后,落座时却把她惯常坐的左边的绣榻让了出来。
宫里的习惯同外头一样,以左为贵。
负责安排照应的容儿知道,这左边的绣榻,是留给陈太后的。
李太后刚坐定,就听得门口喧闹有落轿的声音,便知是陈太后到了。
自万历皇帝登基之后,李太后身价陡长,无论宫内宫外已是一言九鼎,但她并没有得意忘形,对陈皇后——这位隆庆皇帝的正宫皇后,她一如既往虚心善待礼敬有加。
每逢看戏听曲儿等乐事,都要吩咐手下把陈太后从慈庆宫中请出来。
说话间,陈太后在几位侍女的簇拥下已是步款轻轻进得门来。
容儿赶紧迎上去请她到左边绣榻安座,陈太后站在绣榻前,对笑吟吟望着她的李太后说:
“你总是讲礼,让我坐这位子,心里不安。”
“你是姐姐,这位子姐姐不坐,未必让咱这当妹子的坐上去?快落座吧。”
陈太后听了李太后这亲亲热热的体己话儿,心里涌过一股暖流,她因身体不好,平常很少走出慈庆宫,但对于李太后的邀请,她却是有请必到。
两人坐定,陈太后问:
“妹子,今儿个听的什么曲儿?”
“不是曲儿,是口戏。”
“口戏?”
“对,口戏!”
李太后见陈太后浑然不懂,便有意卖关子,笑道,“这口戏也忒耍,姐姐待会儿看过便知。”
李太后说着朝容儿一努嘴,容儿知会意思便出门,少顷又回来,身后跟着冯保,还有另外一个人。
这人瘦巴巴的,看样子有六十多岁,穿一件鸦青色的纻丝衲袄,手上提着个青布小包,走路一高一低闪闪跌跌,原来是个跛子。
冯保走到绣榻前作了大揖,言道:“启禀两位太后,这位就是张九郎,京城里有名的口戏大王。”
干巴老头早扑地跪了下去,颤声奏道:“贱民张九郎,叩见两位太后娘娘。”
李太后睨着张九郎蔫不拉唧的样子,心想:“这倒是个烧火不冒烟的杨树蔸子,有什么能耐?”
抿嘴儿一笑,问道:“看你这把年纪,早就该称爷了,怎地还叫郎?”
张九郎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,眼睛瞄着砖缝儿答道:“启禀太后,张九郎是咱的艺名。”
“艺名?你攒了多少艺?”
“就一种,口戏。”
“好,咱们今天就想听听你的口戏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良臣不可逑 泡沫之夏(全集) 你若盛开 白昼的星光 妃一样的公主 一念情深 兄弟 原生之罪 青崖白鹿记·十周年纪念版(全2册) 相遇千万次的陌生人 我不想活得这么累 我在西藏这些年 忏悔录 三国全史:全两册 走过青春爱过你:暖读系列(共15册) 都市小花农 七苦录 最慢的是活着 大周小冰人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