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公众场合,孙仁还是给姜述留了面子,走到教室后面立定,却在狠狠地盯着姜述,看来姜述不给个交待万万不行。
&#
姜述定了定神,道:“请讲。”
陈群看了一下纸条,道:“第一个问题:当世弊端已现,可有解决方案?”
姜述不由暗自叫苦,这群学子可真不是易与之辈,也不看看自己的年纪,当头先给来了一记闷棍。
此事若是回答不好,在学子中影响恶劣是一方面,关健是可能惹得皇室猜忌或者朝中文武诟病。
姜述想了想,答道:“在下认为当下确有弊端,但要说解决方案,却须寻其根源。
建国之初,由乱入治,百废待兴,人口稀少,土地宽裕,矛盾并不激化,君臣皆由乱世而来,为政均能兢兢业业。
因此开国之初,皆能大治。
国泰民安日久,百姓增多数倍甚至十数倍,土地几乎还是那些土地。
而豪强吞并又起,百姓负担益重,而国家赋税减少,矛盾逐步激化。
因此根子出在这里,就是土地兼并。
有两种解决方案。
一是开垦荒田,中原之地土地已经固定,难以养活如此多百姓,南方荒地颇多,只须想法使多余民众迁移,增加耕地面积,便可消化大量百姓。
二是对外开拓疆土,国内民众多土地少,而四周之蛮荒之地,却有不少良田。
例如辽东之东高句丽、三韩,便有大量平原,水利便利,可以移民。”
众学子提出这个问题,本是想让姜述讲出弊端之因是上有昏君,下有常侍,导致国家体制出现问题,不想姜述将这个敏感话题绕了过去,直接找到了根,一时之间大家都在沉思,消化姜述所言。
陈群率先醒过神来,道:“第二个问题:《中庸》的中何解?”
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但是简单问题并不好回答,臂如问你一句“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?”
如何回答?姜述想了想,道:“中庸之道同《大学》之道一样,是修己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。
内圣方面,首先是性情的中和修养。
《中庸》说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开篇就是在讲性。
又说: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
这是讲情。
《中庸》是主张内中,外和的。
为什么要说喜怒哀乐,不说一个喜字或其它一方面?“和”
必须是多元构成,“物一不讲”
。
《中庸》归纳起来有时中、中正、中和三种。
时中就是因时变化以求其中,“圣之时也”
即此意。
中正,一是认识论,要客观;二是思不出其位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[穿越]将军侧 陆源赵蒹葭 至高灵印 极龙盘涧 女佣兵的豪门生活:总裁太霸道 大王饶命刘里列传 酒后失控,被迫闪婚京圈大小姐 原来就是你之站住王妃 这个勇者会装死 百里挑医 带老婆大人上王者 末日神屠 能修仙谁还当恶毒女配啊 男神在上,女仙在下 香樟青青景色深 大漠皇妃 我是大官人 背靠影后好成名(娱乐圈gl) 兽世娇宠:生下福崽崽后我躺赢了 陛下签吧快签吧叶离苏心斋